第九届“光影纪年”——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之“特别贡献奖”获奖者
第九届“光影纪年”——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落下帷幕。学院奖一直以来秉承历史和学术的专业视角,早在于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一届"光影纪年:中国纪录片世纪影像盛典"中,组委会就将特殊贡献奖授予了延安电影团、刘效礼、陈汉元、朱羽君等中国纪录片的开拓者和奠基者。
本届学院奖将“特别贡献奖”授予祖光、闫东、陈宏、刘军卫、彭辉、王路、杨光海等纪录片领域的先驱或中坚力量。致敬他们坚守信念、默默奉献,为中国纪录片发展负重前行的纪录精神。
特殊贡献奖获奖者介绍
祖光
纪录片导演、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
他数十年如一日,坚守在创作一线,年逾六旬仍有《五大道》《有个学校叫南开》等精品力作问世;他得过很多大奖,却不为荣誉所累,不忘初心、不悖良心;他坚持做有思想、有品质、有传播力的纪录片,不断攀登纪录片在历史观察、艺术表达、思想情怀上的新高度。
闫东
纪录片导演、中宣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
他是中央电视台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扛鼎人物,32年来率领团队创作了40多部影响力和传播力俱佳的重头作品,九获“五个一工程奖”;他也是推动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,《孔子》、《改变世界的战争》、《港珠澳大桥》等一系列“联接中外、沟通世界”的作品,让国外观众理解和喜爱中国故事。
陈宏
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
他是一位资深纪录片人,也是电视机构的管理者,对纪录片的拳拳深情从未改变。不管身居何职,他总是尽己所能、义不容辞,为纪录片的创作播出、产业革新开拓空间、贡献智慧。在他的关注和支持下,中国教育电视台成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重要根据地,他的一些理念和思路也正助推中国纪录片产业更加坚实。
刘军卫
纪录片导演、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、创作总监
他是纪录片行业的执着匠人,用理性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,为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注入思想的力量,创作出一批大气磅礴的巨作;他和团队勇于开拓创新,作品有口皆碑,豆瓣评分都在8.5分以上;他积极探索纪录片的市场化和产业化,参与创办的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,被誉为“中国纪录片第一股”。
彭辉
纪录片编导、国家一级导演
他是可以为纪录片承受重量的记录者,曾率先踏上可可西里的艰难险途,追随藏羚羊的脚步,探求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"平衡",并把这份记录坚守至今;在旱魃肆虐的“空山”深处,依靠方便面和浑浊的雨水持续生活、工作六个月,探知困境中的人类对生存的渴望。他的作品一如他骨子里的纪录精神,充满韧性与不羁。
王路
纪录片摄影师
他是纪录光影的实现者,他手中的镜头,跨越喜马拉雅六千米的高山,跨越四大无人区的荒野,也走过丝绸之路漫长的征途。他拍摄的领域,包括自然生命、历史文化、社会现实。他曾经在羌塘高原连续工作四个月,也曾经用两个月的时间陪伴地震后的受灾群众。他所拍摄的纪录片,曾经获奖无数,但他始终甘居幕后。
杨光海
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先驱
生于1932年,卒于2019年,88载命运沉浮,杨光海先生始终坚守民族志纪录片事业。
1957年,杨光海先生参加纪录片《佧佤族》拍摄,由此开启了他一生的民族志纪录片征程。他在蚂蟥肆虐的云南丛林、天寒地冻的东北雪原坚持拍摄;他在影视人类学不被重视的年代,孤独前行,自己买设备坚持拍摄;1994年,他退而不休,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民族志纪录片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上。
杨光海先生一生拍摄40余部作品,是中国现代民族志影像实践的起点,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、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。
获奖者从左至右:王路、闫东、陈宏、彭辉、刘军卫、杨光海女儿
纪录片的成就,离不开这些坚守信念、默默付出的纪录片人。他们躲在镜头背后,不同年龄、不同工种、不同领域,却很少被观众熟知。但也正是他们,让中国纪录片从一棵小树苗茁壮成一棵苍天大树,在躁动的时代给观众以思想的阴凉。
感谢这些获奖学者、导演们为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,也感谢正在为了中国纪录片事业发展努力的所有同行!
更多精彩内容,请持续关注
微信公众号“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”
传送门:
第九届“光影纪年”——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举办,致敬纪录的精神与力量
第九届“光影纪年”——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圆满结束!获奖名单到~
监制:何苏六
主编:韩 飞
责编:吴禾昆 张嘉琪
编辑:李昊